📩 我們正在徵人:https://www.tgeea.org.tw/join-us/
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
大年初二是傳統習俗中女兒回娘家探親的日子,大家今天在哪裡過呢?
TGEEA 之前收過一則夫妻檔的投稿,他們兩人都有性別平等觀念,而且因為公婆有諮商輔導背景,很好溝通,所以兩人婚後就達成了一個共識:單數年依照傳統習俗初一在男方家、初二回女方家 (陪女方母親回娘家);雙數年則是反過來初一在女方家、初二回男方家 (陪男方母親回娘家)。
原本以為事情會很順利,但沒想到女方家媽媽卻很擔心這樣不好、那樣不好,因為傳統習俗的說法是「女兒除夕回娘家會讓娘家變窮」,勸兩人年初二再回家就好。
這結果讓夫妻倆非常無言,尤其是女方。因為她原預想可能會有意見的第一關都過了,沒想到居然是自己家出問題......
(閱讀全文:https://www.tgeea.org.tw/gender/custom/1767/)
ーーーーーーーー
[更多思考]
TGEEA 的老師們在演講時,曾聽過台下聽眾分享自己過年回娘家時,因為還差 15 分鐘才午夜,被母親擋在門外,堅持要等到 12 點過後才能踏進家門的經驗。理由也是像這篇文章作者母親所擔心的一樣,擔心女兒初一回娘家會帶走娘家福氣、讓娘家變窮。
或許有人聽到這個例子會覺得很驚訝,但其實這一點也不誇張,因為類似的習俗早在嫁娶儀式中就已經有跡可循。大家還記得新娘「出嫁」的「放扇/丟扇」儀式中,扇子上會綁一個紅包袋,讓新娘的兄弟撿走嗎?其中一個意涵便是「不將娘家錢財帶走,把財氣留給男丁」。
當然,現在比較少人會用這種理由阻止女兒初二回娘家了,但每當說到大年初一女兒不能回娘家的習俗,總會有人跳出來「緩頰」,告訴大家這些只是習俗,不要那麼在意,反正除了初一以外其他時間想回都可以回家,為什麼要那麼計較......等等。
但是,TGEEA 邀請大家換個角度思考。如果今天習俗改成「#結婚的兒子初一不能回家」的話,大家是否還會用同一種說法來「勸」兒子們接受這樣的規定呢?
其實,初二回娘家的習俗之所以會被發明出來,是因為古早時代女兒結婚是被嫁出去的,而且交通不便,因此不能經常回家。所以初二回娘家的習俗,在以前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日子,讓已婚女兒有理由和原生家庭團聚。
但到了現代社會,初幾回家這件事真的只要看大家的喜好、方便就可以了,想要除夕、初一、初二回家都沒關係,重點是別再只用「因為女兒已經嫁出去了」這樣的理由而傷了家人間的感情唷!
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
👉「真・媳婦圖鑑」收錄五種過年媳婦,看看妳是哪一種?(當然我們是希望都不要有)
https://www.tgeea.org.tw/gender/custom/3266/
📩 你正準備要轉職嗎?你對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工作有興趣嗎?點選 TGEEA 的招募資訊看更多
https://www.tgeea.org.tw/join-us/